俗話說“細節體現專業”,在面試過程中,作為
面試官通過與應聘者詳細溝通以往所做工作的細節,通過細節有效的質疑,最終來判斷應聘者是否有能力做好未來的工作。
如何“打破石鍋問到底”,在進行具體事項深度挖掘過程中可采用STAR面試方法:
l S-Situation(背景):做事的背景、環境和條件,遇到什么樣的問題;
l T-Task(任務):做哪些事情;
l Action(行動):采取哪些有效的行動
l R-Result(結果):最終的結果、目標是否實現。
STAR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STAR原則是面試過程中涉及實質性內容的談話過程,任何有效的面試都必須遵循這個程序。
細節體現專業:作為應聘者任何一項工作都會遵循這個STAR循環,并且只有將過去每個環節做到極致,作為
面試官要能夠清晰判斷出應聘者所具備的技能是否可信。
進入面試的正題階段,這是面試的實質性階段,主考官通過廣泛的話題,從不同側面了解應聘者的心理特點、工作動機、能力、素質等,評價內容基本上是“面試評價表”中所列的各項要素。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的是面試提問的技巧,提問無非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封閉型問題
封閉型問題是要求應聘者做出簡單回答的問題,只要求應聘者說“是”或“否”,一個詞或一個簡單語句回答。
【舉例】你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經濟管理類嗎?你談過女朋友嗎?
2.開放型問題
開放型問題是提出的問題要求應聘者不能只用簡單的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回答,而必須另加解釋、論述才能圓滿回答問題。面試中的提問一般都采用“開放型”問題,以啟發應聘者的思路,激發其沉睡的潛能與素質,從大量輸出的信息中進行測評,真實地考察其素質水平。
【舉例】你在現在公司工作過程中,經常與哪些部門打交道?
3.假設型問題
假設型問題是以虛擬式的提問了解應聘者的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有時為了委婉地表達某種意思,也可用此提問方式。
【舉例】假如你的工作上級不認可或者績效評價結果為不合格,你將如何處理?
4.連串型問題
連串型問題提問一般用于壓力面試中,主要考察應聘者的反應能力、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等,但也可以用于考察應聘者的注意力、瞬時記憶力、情緒穩定性、分析判斷力、綜合概括能力等。
【舉例】我想問三個問題,第一,你為什么想到我們公司來工作?第二,到我們公司后如何開展工作?第三,你到我們公司工作后,如果發現實際情況與你原來想像不一致,你將怎么辦?
5.壓迫型問題
這種提問方式帶有某種挑戰性,其目的在于創造情景壓力,以此考查應聘者的應變力與忍耐性。一般用于壓力面試中。這種提問多是“找到應聘者的痛處或短板”或從應聘者的談話中引出問題。
【舉例】根據簡歷你已經多次跳槽,您入職后如何讓我們相信你工作能夠保持穩定?
6.引導型問題
這類提問主要用于征詢應聘者的某些意向、需求或獲得一些較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資、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宜采取此種提問方式。
【舉例】我們公司試用期6個月,和有些公司的3個月試用期不一樣,你感覺咋樣?
7.反襯型問題(迂回型問題)
當面試官覺察應聘者不太愿意回答某個問題而又想有所了解時,可以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
【舉例】對于***問題很多人不想明確談:“你的同事對這個問題或這件事是怎么看的?”應聘者因此會認為說的不是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不會暴露自己的觀點,因而心情放松地說了一大通,其實其中許多都是他自己的觀點。
8.背景型問題
背景型題目是用于初步了解應聘者的志向、學習、工作等基本背景,并為以后提問收集話題的問題類型。問題特點是讓每位應聘者都有話可講,且能自由發揮,使應聘者輕松、自然地進入面試情景;同時也考查應聘者能否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既盡可能多地展現自己的優勢,又做到簡明扼要和重點突出,能考察應聘者的言語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
【舉例】你對自己將來事業有什么規劃或想法嗎?為了實現這個規劃你作過哪些準備?已具備了哪些條件,或者已取得了什么成績?
9.情景型問題(案例型問題)
情景型問題是通過情景性試題考察應聘者的應變能力、情緒穩定性、計劃、組織、協調能力等試題形式。
【舉例】假設你的上級給你部署的任務很多已經忙不過來,由于工作需要你的上級又給你安排了另一項緊急任務,事實上你已經沒有精力再承擔更多的工作,但又不想與領導發生沖突,你會怎樣對待這個問題?(考察應聘者人際交往和溝通技巧,主要是在企業中處理上下級關系的能力)
10.行為型問題
行為型問題是用于考察應聘者行為性技巧和能力的試題形式,如考察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解決部門之間矛盾問題的能力,以及著重考察其人際溝通以及與同事建立信任關系等行為性技巧和能力。
【舉例】在工作中如果你手下人員報銷違規與財務部門產生了矛盾,你的上級要求要由你負責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情況下你計劃采取哪些措施?
11.智能型問題
智能型問題是通過對比較復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考察應聘者的綜合分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應聘者對社會的關心程度。這類題一般不是要應聘者發表專業性的觀點,也不是對觀點本身的正確與否做出評價,主要是看應聘者是否能夠自圓其說并且合情合理。
【舉例】有的慈善機構一方面鼓勵人們捐助,另一方面在慈善資金管理方面出現貪污腐敗行為,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能夠全面地分析問題,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恰當,論證嚴密,考慮問題有深度且有獨到的見解,言之成理)
12.意愿型問題
意愿性問題是考察應聘者的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應聘者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
【舉例】你為何想離開原來的工作單位?如果這次應聘你未被我公司錄用,你有什么打算?(申請動機是否符合擬任職位所需條件,應聘者是否既對應聘的工作崗位有正確的認識?求職動機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正確對待挫折,對生活抱有積極態度等)
13.知識型問題
知識型問題是通過應聘者的回答,了解其知識面、個性傾向和思維方式等情況。
【舉例】我看你的簡歷介紹說你特別喜歡詩詞,你能背誦一首你最喜歡的詩詞嗎?